Pages

网页打开速度的心理学



 
 

Sent to you by zhqiku via Google Reader:

 
 


没人愿意等待。

所以,没有访问者真的能够忍受一个打开速度极慢的网站。但是,网页打开速度到底对用户行为有什么影响,恐怕没几个人能够说清楚吧。

前几天,我读到一篇这方面的文献综述,感到非常别开生面。下面就是一点摘录。

网页打开的最佳速度

2秒!

许多研究都表明,用户最满意的打开网页时间,是在2秒以下。用户能够忍受的最长等待时间的中位数,在6~8秒之间。这就是说,8秒是一个临界值,如果你的网站打开速度在8秒以上,那么很可能,大部分访问者最终都会离你而去。

研究显示,如果等待12秒以后,网页还是没有载入,那么99%以上的用户会关闭这个网页,不再等待。

但是,如果在等待载入期间,网站能够向用户显示反馈消息,比如一个进度条,那么用户可以忍受的时间会延长到38秒。

对访问者的心理影响

根据一些抽样调查,访问者倾向于认为,打开速度较快的网站质量更高,更可信,也更有趣。

相对应地,网页打开速度越慢,访问者的心理挫折感就越强,就会对网站的可信性和质量产生怀疑。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会觉得网站的后台可能出现了一些错误,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没有得到任何提示。而且,缓慢的打开速度会让用户忘了下一步要干什么,不得不重新回忆,这会进一步恶化用户的使用体验。

这个指标对电子商务网站尤其重要。载入速度越快,就越容易使访问者变成你的客户,降低客户选择商品后、最后却放弃结账的比例。

不过,网站反应速度也不宜太快,否则用户会增加与服务器互动的频率,这可能加大出现错误的概率。

一些实证结果

Google做过一个试验,显示10条搜索结果的页面载入需要0.4秒,显示30条搜索结果的页面载入需要0.9秒,结果后者使得Google总的流量和收入减少了20%。

Google地图上线的时候,首页大小有100KB,后来下降到70~80KB。结果,流量在第一个星期上升了10%,接下来的3个星期又再上升了25%。

Amazon的统计也显示了相近的结果,首页打开时间每增加100毫秒,网站销售量会减少1%。

宽带与窄带的区别

有研究显示,宽带用户比窄带用户更没有耐心。宽带用户愿意忍受的最长等待时间,往往只有4~6秒。

网站制作者必须记住,在ADSL条件下,3~5秒就能载入的网页,在窄带条件下需要20~30秒才能打开。因此,网页总的大小——包括图片、Javascript和CSS文件的大小——不宜过大,这样对宽带和窄带用户都有利。

(完)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Success In A Pot



 
 

Sent to you by zhqiku via Google Reader:

 
 

via Dr. Anthony Fernando's Dare To Dream by anthony on 3/25/09

One of the best things you can have on your desk at work or on your kitchen table is a pot plant. Not only does it look great but, believe it or not, it can also be a valuable tool for achieving success in every area of your life.

So how can a simple pot plant help you achieve succes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laws of nature is this:

Anything that does not receive regular
attention will deteriorate over time.

If you think about this for a moment, you'll see that this law holds true not only for a pot plant but also for every area of your life:

  • If you do not pay regular attention to your health, it will deteriorate over time.
  • If you do not pay regular attention to your relationships, they will deteriorate over time.
  • If you do not pay regular attention to your finances, they will deteriorate over time

Having a pot plant on your desk is a great visual reminder of this fundamental law because if you don't water it regularly it too will deteriorate.

As you water your plant every few days, use this action as a trigger to remind yourself to review your health, relationships and finances on a regular basis.

A good way to reinforce this idea is to place something like the following on the base of your pot.

Sometimes as you water your pot plant you might realise that you haven't done any exercise for a few weeks.

At other times your may become aware that its been two months since you and your wife/husband have had some quiet time together.

Alternatively, your pot plant may also remind you that you need to review your finances.

As you can see, a simple pot plant sitting on your desk or kitchen table can be a great reminder to pay regular attention to the things that are most important to you.

Until next time,

Dare To Dream!

Anthony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消费与消费统计

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 蔺涛

消费是人类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无论是对人民生活还是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到底什么是消费?消费又是如何进行度量的?下面我们就请国家统计局贸易外经统计司副巡视员蔺涛和我们一起谈谈消费与消费统计。
主持人:正如大家所感受到的,“消费”一词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究竟什么叫消费?消费的概念到底是指什么?请您给我们谈谈吧。
蔺涛:“消费”一词不是在消费社会才出现的,现代意义上的“消费”概念是随着商品经济的崛起和市场社会的确立才最终形成的。
对于消费,《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卷4给出的定义是“物品和劳务的最终耗费”;《说文解字》解释“消”与“费”为:“消,尽也,从水肖声”,“费,散财用也,从贝费声”,可见这两个字都有“用尽、耗尽”之义;在现代汉语中,消费一词是指“为了生产和生活需要而消耗物质财富”。
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消费就是把钱拿来买东西,就是通过消费各种商品和服务来满足自己生理和心理的需要,比如消费食物可以解除饥饿,消费衣物可以防御寒冷,外出旅游可以愉悦心情……
从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消费是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最终环节。社会产品生产出来后,经过分配和交换等一系列的过程就进入消费领域,这些产品只有通过消费才能真正成为商品,才能满足人们各种各样的需求。
消费可以分为生活消费和生产消费。人们花钱购买食物、衣着和享受教育、文化、娱乐等服务是一种消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生活消费;生产过程中原料燃料的消耗、机器厂房的使用和劳动力的投入也是一种消费,这就是生产消费。我们通常讲的消费是指前者——生活消费,即最终消费,不包括中间消费。
消费又可以分为有形的消费和无形的消费,购买商品是一种消费,享受服务比如再教育、美容美发也是一种消费。所以消费又分为有形的商品消费和无形的服务消费。
人们实际消费支出还可以进一步划分为吃、穿、住、用、行、烧等不同形式。这种划分比较具体,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这种分类,便于计算和统计,也便于进行比较。
主持人:如此看来,消费包含了种类繁多的各项活动,那么如果要了解消费情况的话,该如何进行度量呢?
蔺涛:这就要说到消费统计。消费统计工作是国民经济管理中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消费统计信息既是国家实现宏观管理、进行重大决策的重要依据,也是城乡居民了解生活水平变化和企业安排生产的重要信息来源。所以,消费统计的职能和作用不仅表现在高层次决策方面,而且表现在反映人们生活消费情况这一基础层次方面。
主持人:也就是说消费统计既关系到国家宏观政策,也关系到每个老百姓的生活,是这样吗?
蔺涛:是这样的。具体来说,消费统计有三个方面的作用:
其一,消费统计可以用来反映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我们通常把消费、投资和净出口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或三大需求。在三大需求中,消费需求占据了主体地位。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定时期新创造的财富中,大部分都是用于消费的,在一些欧美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一般在70%-80%,有的甚至在80%以上。相对于其它需求来说,消费是投资和生产的最终目的,是真正的最终需求,所以它是推动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根本动力。通过对消费统计数据的分析,就能够及时、准确地把握国民经济的运行情况。
其二,消费统计信息可以反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个指标就是恩格尔系数。1857年,德国统计学家恩思特·恩格尔在研究家庭消费变化时发现一条规律: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国际上常常用恩格尔系数来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的状况。
其三,消费统计信息还可以用来反映消费品市场的供求变化,指导生产和流通企业开展营销活动。消费支出结构的变化就是企业开展营销活动的一个重要立足点。从我国的情况看,消费结构还不尽合理。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实行福利政策,从而引起了消费结构的畸形发展,这决定了我国居民的支出模式以食物、衣物等生活必需品为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国家在住房、医疗等制度方面改革的深入,人们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结构都会发生明显的变化。企业要重视这些变化,尤其应掌握企业将进入的目标市场中支出模式和消费结构的情况,输送适销对路的产品和劳务,以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
主持人:那么消费统计具体是怎么开展的呢?它包含哪些统计指标呢?
蔺涛:目前在政府统计中反映消费的统计指标主要有三类,即最终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三类指标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
(一)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常住单位(包括居民或政府等)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购买的各种商品和服务的总支出,不管这些商品和服务是从国内购买的还是从国外购买的,只要它是本国常住单位购买的用于消费的就算是最终消费支出。
我们一般把最终消费支出占GDP的比重称作最终消费率,它反映了一定时期社会创造的总财富有多大比例是用于消费的。在GDP一定而且净出口保持基本稳定的情况下,投资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一个国家的GDP如果用于投资的部分多了,投资率就会提升,那么可用于消费的部分就减少了,消费率就相对降低了。例如,2007年我国GDP为26.2万亿元,其中最终消费支出12.8万亿元,最终消费率为49%,这意味着在2007年每创造100元的财富,就有大约一半用于购买食物、服务、电器、休闲娱乐或社会公共消费等。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两部分。其中居民消费支出除了居民直接以货币形式购买货物和服务的消费之外,还包括以其他方式获得的货物和服务的消费支出,比如单位以实物的形式提供给劳动者的货物和服务等;政府消费支出包括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比如保障国家安全的国防支出、文教科卫事业费等,还包括像政府部门通过低价或免费的方式提供给居民的公共服务。2007年最终消费支出12.8万亿元,其中居民消费支出9.2万亿元,占71.8%,政府消费支出3.6万亿,占到28.2%,也就是说2007年总消费中,70%以上是老百姓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消费,还有不足30%是通过政府部门提供的公共消费。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是指城乡居民家庭用于日常生活的全部支出,反映城乡居民实际消费水平的变化。它既包括城乡居民购买商品支出,也包括用于文化生活、服务等非商品性支出,还包括用于赠送的商品或服务。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一指标是一个“人均”概念,即居民家庭成员平均每人的消费支出,而没有考虑人口数量的增加和结构的变化。比如,2007年我国城镇居民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9997元,也就是说2007年城镇居民一年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全国平均水平为9997元,比2006年提高15%,比1978年翻了五番。但这个数只是一个全国平均水平,对于不同收入水平的家庭,消费支出水平是不同的。比如,对于20%的低收入户,其消费支出只有4840元;而对20%的高收入户,其消费支出高达19300元,两者相差近3倍之多。
居民消费支出按用途可以分为食品、衣着、居住、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娱乐服务、其它商品和服务八大类等。 比如,在2007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9997元中,食品消费比重最大,占到36.3%;其次是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所占比重13%以上;衣着和居住支出所占比重都在10%左右。而且这一构成随着收入提高不断发生变化,食品消费在总消费支出中的比重越来越低,居住、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医疗保健消费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居民消费支出并不是居民家庭的全部支出,居民除了用于家庭日常生活的消费支出外,还有像购买或出售住房时交纳的各种税费、房屋维修基金等财产性支出,交纳的税款、捐赠和赡养支出等转移性支出,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等,所以消费支出只是家庭总支出的一部分,而不是家庭总支出的全部。比如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由上世纪90年代的90%下降到目前的74%,农村居民消费支出在总支出中的比重一直维持在60%以上。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指各行业企业(单位)直接售给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的消费品总额,反映了通过各种商品流通渠道向居民和社会集团供应的生活消费品的总量。社会消费品零售部总额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售给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的商品,二是售给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服务性消费,只包括商品性消费。具体来说,包括:
1.批发和零售业企业(单位)售予城乡居民用于生活消费和社会集团用于公共消费的商品。
2.餐饮业出售的主食、菜肴、烟酒饮料和其他商品。
3.新闻出版业、邮政业售予城乡居民、企事业单位、军队和武警等机构的书报杂志、音像制品、邮品等。
4.其他服务业出售的食品、烟酒饮料、服装鞋帽、日常生活用品、医药保健用品、艺术品、工艺美术品、玩具、殡葬用品以及其他消费品。
2007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万亿元,也就是说2007年全国城乡居民和社会集团从商品流通环节购买的各种消费性商品为8.9万亿元。扣除社会集团消费,城乡居民人均商品性消费大约是4700元,这是1990年的9.3倍,是1978年的41.7倍。
主持人:这三个统计指标都是通过统计调查来获得的吗?
蔺涛:这个问题很好。最终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这三个消费统计指标有着各自不同的数据来源,并不都是通过统计调查获得的。
(一)最终消费支出是核算指标,它是根据相关统计资料推算、加工而成的。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居民消费支出和政府消费支出两部分,这两部分是根据不同统计资料分别推算得到的。其中,居民消费支出是根据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住户调查资料推算的,因为居民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比较紧密和稳定的关系,所以利用它们之间的这种比例关系进行推算。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是调查指标,来源于抽中的城镇居民住户和农村居民住户的记账资料。
城镇居民住户调查对象是城镇居民住户,调查采取多阶段、分层、等距抽样的方法,分为省抽市、市抽居委会、居委会抽户等几个阶段进行抽取。抽中的样本户进行连续记账,样本户每3年轮换一遍,每年轮换1/3。
农村居民住户调查对象是农村常住户,调查采取多阶段、随机起点、等距的抽样调查,抽样时一般分为省抽县、县抽村、村抽户等几个阶段,全国共抽中857个县,占全国总县数的35%,调查户6.5万多户。对于这些抽中的样本户采用连续日记账的方法。
这些住户调查资料逐级报到国家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直接根据这些调查户的基础资料汇总得到全国分城镇和农村的居民消费支出数据。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通过统计调查直接得到的,它是根据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相关统计报表搜集和加工整理而成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调查对象是商品流通的最终环节,即所有有零售业务活动的企业、事业单位,不仅包括从事零售活动的商业企业,也包括其他行业附营的从事商品零售的单位(如工业企业的商品销售部门),还包括个体户。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调查采用全面统计报表和抽样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于大企业逐一进行调查,通过统计报表方式上报,这类企业有9万多家;而对规模小企业和个体户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这类调查对象有2000多万家,从中抽取10万多家进行调查,根据这10万多家的调查结果推算出小企业和个体户的消费品零售额。
主持人:在消费统计中,要怎么使用这三个统计指标呢?它们会对外公布吗?
蔺涛:我们的统计指标都是会及时对外公布的。由于这三个消费统计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它们的使用和公布也各不相同:
(一)最终消费支出
最终消费支出作为核算指标,更接近理论意义上的“消费”的概念,可以更准确地描述消费需求情况。所以进行深入分析时,一般使用最终消费支出这一指标,但这一指标的缺点是时效性差一些。
最终消费支出数据目前每年公布一次,每年5月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会公布上年度的数据。
(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作为一个直接来自于城乡居民住户的调查资料,能够反映老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更接近于老百姓的真实感受。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每季度公布一次,国家统计局网站在季后25日左右公布,在季后30日左右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也可以查到;年度数据在每年5月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可以查到。
(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介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间的一个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使用更为普遍。这是因为它能够及时、大体地反映全社会总的消费状况,更重要的是,这个指标按月发布,时效性强,使用起来比较方便,可以更及时地观察到消费需求的变动情况。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月度数据一般在月后12日左右发布,季度数据一般在季后18日发布,月度和季度数据都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网站和下个月30日出版的《中国经济景气月报》上查到;年度数据在次年1月24日左右国家统计局《全年经济形势新闻发布会》上首次发布,还可以在次年2月底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5月出版的《中国统计摘要》和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上查到。
主持人:您一直在强调这三个指标具有不同的特点,您能具体说说它们之间的关系么?
蔺涛:好的。总的来说,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非常紧密的联系,但在统计口径上也有一些区别。
一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支出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
最终消费支出既包括实物性的商品消费,也包括服务消费,如教育服务、交通和通信服务、医疗保健服务、文化艺术服务、娱乐服务等,另外最终消费支出还包括以实物形态获得的货物和服务消费、农民自产自销的农产品、自有住房的消费、自我服务的最终消费等,也就是所谓的虚拟消费;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仅包括商品消费,不包括服务消费和虚拟消费。另外,两者在商品消费范围上也不完全一致。具体区别如下: 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服务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最终消费支出包括虚拟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临时来华的外国人、华侨、台湾同胞和外国住华使领馆人员的消费品,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这些消费品,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它们包括在货物和服务的出口中;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我国临时离境人员和我国住外使领馆人员在国外购买的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包括这部分消费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居民的建造房屋用的建筑材料,在国内生产总值核算中,这类建筑材料属于建筑活动的中间消耗,不属于最终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对企业、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等非政府单位的商品零售额,最终消费支出中不包括这部分商品的价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售给政府单位的小轿车、面包车、工具车、卡车等交通工具和电信设备、电影器材等机器设备,在国民经济核算中,这些交通工具和机器设备的购买属于固定资本形成,不属于最终消费支出;最终消费支出包括政府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的全部价值,即不仅包括政府单位在从事公共服务活动时所购买的货物(固定资产除外)价值,而且包括政府单位从事上述活动时所购买的服务、支付的劳动报酬和固定资产的虚拟折旧价值等,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只包括其中的货物价值。
最终消费更接近理论上所讲的消费概念,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完全是消费的概念,在使用中需要加以注意。从实际数据看,最终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一定差距,而且这种差距越来越大,商品消费在整个消费的比重在减少,而服务消费比重在增加。但是,二者之间的变化趋势比较接近。
由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最终消费的变动趋势比较接近,而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每月都有统计,能够很方便地对消费变动进行及时观测。所以,一般都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作反映消费需求变动的最重要指标。最终消费指标因为更加全面准确,对于更深入、更确切的分析作用比较大。
二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具有自己的特点。
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与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最大区别的就是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一个“人均”概念,即平均每个人一年用于消费的支出是多少,而最终消费支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一个总量概念,不仅考虑人均消费支出水平,而且考虑人口总量和结构的变化。比如我国最近几年每年新生人口在700万左右,这些新生人口要吃、要穿、要用,就要增加商品和服务的消费;另外,每年向城镇地区转移的农村人口大约有1000万人,这部分人口要比在农村一年多消费几百亿元的商品和服务。
从统计范围上看,最终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虚拟消费,而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这部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包括社会集团消费,城乡居民消费支出不包括这部分。
主持人:您之前提到,最终消费支出、城乡居民消费支出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我国消费统计中反映消费的三个主要指标,那么除了上述三个统计指标外,还有哪些指标与消费密切相关呢?
蔺涛:事实上影响消费的因素还有很多,其中居民收入、物价水平、利率高低、分配状况等与消费密不可分,消费也直接受经济、收入、政策影响。
(一)居民收入
一般人的生活消费都是量入为出。收入增加了,消费也会相应有所增加;收入减少了,消费也会相应地有所减少。就是说,决定消费支出的主要因素是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程度由消费倾向来决定的。消费倾向越高,收入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大。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在总收入中消费所占的比重。它反映我们每年的收人中有多大比例是用于消费的。虽然每个人的消费倾向是不同的,但从一个国家来看,所有人的消费倾向合起来,其总体消费倾向变动相对比较平稳。如果把GDP看作一个国家的收人,可以用消费率近似反映一个国家的总体平均消费倾向。我国在近些年平均消费倾向都在60%左右。
边际消费倾向是在收入的增量中消费的增量所占比例,它反映我们的收入每增加100元钱,会从这增加的收人中拿出多少钱用于增加消费。相对平均消费倾向来说,边际消费倾向的波动要大很多。比如1999年最高达到90%,而2002年在40%左右。
居民收入的变化,不仅影响消费总量,也影响消费结构。收入提高时,对一些商品的需求会增加得较快,对另一些商品的需求可能增加得较慢甚至减少。
(二)物价水平
由于人们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变化不大,同时可供人们消费的商品又总是以一定的价格形式表现出来的。人们为了满足消费需求,必须根据自己的收入状况和不同商品的价格水平,在各种商品之间进行选择。一般来说,消费支出与物价水平成负相关关系,即物价上升,人们花费同样数量的钱,只能买到更少的东西,这样实际消费就减少了。
但是对于不同的商品来说,需要量随着价格变动的幅度是不同的。有的商品价格稍有变动就会引起需求量很大的变化,有的商品价格变化较大也不会引起需求量多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它们的需求弹性是不同的。一般来说,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小,如粮食、食盐等;非必需品的需求弹性大,如一些高档耐用消费品。
(三)利率高低
利率的变化会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是替代效果,就是说,利率的提高会使储蓄更加划算,人们可能会因此适当减少当前的消费,增加储蓄,以便将来消费得更多;二是收入效果,就是说利率提高了,储蓄收入等也会相应地增加,人们可以利用增加的收入来适当增加现在的消费。
一般而言,对于低收入者来说,替代效果大于收入效果;对于高收入者来说,收入效果大于替代效果。对全社会来说,虽然不是非常绝对,但多数情况下,利率降低有利于增加消费,提高利率则会抑制消费。
(四)分配状况
一般低收入者平均消费倾向较高,高收入者平均消费倾向较低,也就是说对于低收入者来说其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较高,而高收入者其收入用于消费的比重相对较低。比如,2007年城镇居民按照收入5等份分组,其中20%的低收入户每收入100元钱,其中90元用于消费性支出;而20%的高收入户每收入100元钱,只有不足2/3用于消费性支出。
所以,分配均匀有助于提高消费倾向,在收人总水平不变的情况下,会增加总的消费支出;而贫富差距的拉大,则不利于增加消费。
(五)居民预期支出
居民消费支出的变化还受居民预期支出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居民消费增长速度比较慢,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居民预期未来的养老、医疗、教育等支出会明显增多,从而增加了储蓄,相应压缩了当前消费。
主持人:看来消费统计是个很复杂的过程,那么您觉得我们在认识消费时应该如何使用这些指标呢?
蔺涛:正如我们之前所说的那样,消费统计很重要的,但也很难统计。需要强调的是,不同指标反映内容的不同,有不同的用途,也有各自的局限性。从不同角度观察,感受也不同。例如对于近年来消费水平的变化,高收入居民感受可能就明显些,中低收入居民感受就不那么强烈。这对于正确理解消费、正确使用消费指标、正确观察和认识消费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科学家警告称2012年强太阳风暴将袭击地球(图) - 新浪网



 
 

Sent to you by zhqiku via Google Reader:

 
 

via 地球 - Google News on 3/24/09


新浪网

科学家警告称2012年强太阳风暴将袭击地球(图)
新浪网, China
美国科学家日前警告说,2012年地球将会遭遇强烈的太阳风暴,其破坏力将远远超过"卡特里娜"飓风,而且地球上几乎所有的人都将难逃其灾难性的影响。 2012年9月22日午夜,美国纽约曼哈顿区上空将布满了一道五彩斑斓的光幕。在像纽约这样的南部地区,很少有人能够看到这 ...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

 
 

让地球休“熄”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邀你来参与 - 东北网



 
 

Sent to you by zhqiku via Google Reader:

 
 

via 地球 - Google News on 3/24/09


半岛网

地球休"熄"一小时"地球一小时"活动邀你来参与
东北网, China
东北网3月25日讯(于海宝记者高长利) 关爱地球,从我做起。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推广的"地球一小时"活动今年将首次走进哈尔滨。呼吁市民、社区、企业和政府在3月28日晚8:30—9:30,熄灯一小时,以表明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关注和支持。 "地球一小时"是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
"地球一小时"关灯接力活动将举行 新浪网
众多高楼大厦将参与"地球一小时" 北青网
"地球一小时"活动进入倒计时北京已做好准备 环球网
网易 - 大洋网
all 191 news articles

 
 

Things you can do from here: